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北京高校专家“挂职”城区32所基础薄弱初中
2007-01-17 09:14:00
中国教育报

    开展问题诊断 修改发展规划 组织课题研究 培训骨干教师

  本报讯(记者 苏婷 王友文)日前,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王海燕与26位区教研员一起,走进了多年来一直戴着“薄弱校”帽子的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中学。一整天,这支专家队伍在该校开展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全科教学视导活动”:64节常态课开放作为教研平台,教研员听课48节,校内一线教师之间相互听课88节,学校的6名教育教学管理干部和王海燕共听课23节。这天,学校的教师们像赶了个教研活动的“大集”。这是首都师范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参与北京市初中建设工程近半年来工作的一个缩影。

  2005年5月,北京市教委决定下大力气改变初中教育薄弱这一突出问题,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为此,市教委决定把城区32所基础薄弱初中校作为重点,由市、区建立有效机制,保障初中教育尽快走向均衡。为了体现政府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责任,北京市教委与北京师范大学和首都师范大学达成合作协议,成立“首都高校智力支援北京市初中建设工作专家指导组”。从2006年4月开始,两所高校各成立了一个专家指导组,分别派出16名博士(含教授和副教授),脱产或半脱产担任32所项目学校的校长助理、顾问或科研副校长。

  北京师范大学派出的16名博士生在自己的定点学校里帮助学校修改发展规划文本,开展问题诊断,寻找继续发展突破点。使一些定点学校已经做到把学校长期发展规划的目标和任务分解到管理部门和年级,并与个人发展计划联系起来。

  为推动学校教研活动的开展,北师大专家组成员在半年中先后为各项目学校作了12场相关报告,并帮助项目学校确定并申报研究课题,以研究带动学校的发展和带动骨干教师成长。除了为教师组织参观学习,专家们还协助学校设计和开展学生活动,比如读书、英语竞赛等,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首都师范大学成立了有各院系部处负责人参加的25人项目工作团队,所派出的下校教师来自教育、心理、管理等院系,结构合理并且都有接触中学的经历。他们每周不少于两天深入项目学校,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深入课堂了解情况。目前,专家们已分别在16所项目学校完成了干部、教师、学生三类问卷调查和大面积访谈,并逐校进行了“诊断”。年过六旬的郭友教授一人就作了70多人的个别访谈。按照首师大项目组四个子工程——学校文化建设、校本教研制度建设、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现代化网络交流平台的设计思路,其所服务的重点建设初中的教师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频繁地参加了讲座、培训、论坛、评课、学科研修等多种专业活动。首师大项目负责人王尚志教授告诉记者,初中建设工程的关键是教师,核心工作就是从培养骨干教师入手,再通过他们发挥作用带动全校教师。一旦教师的功夫硬了,学生能学到真东西了,学校的社会声誉就上去了,初中建设工程就成功了。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中学校长丁国凤对记者说:“首师大的李延林等专家在学校校本培训方面提出的意见给我们触动很大。”此前,学院路中学虽然对校本培训很重视,但是专家进校后还是立刻发现了问题:许多校本教研前期研讨、中期执行都还不错,但是总结提升工作做得不够及时也不够细,没有得到最佳效益。现在,学院路中学已经充分重视了这个问题。

  教授专家下到初中学校,区县都非常重视。比如,海淀区积极利用北师大、首师大的专家资源,深入学校开展初中建设工程诊断性评价工作,对薄弱学校作出综合评价,理清困难项目,制定解决方案。同时,海淀区还召开初中学校研讨会,指导学校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实践,这种智力援助初显成效:项目学校的发展方向进一步明确,办学特色的内容和途径更加肯定,教师的士气明显提高,制度建设普遍受到关注和推动。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gk1.jpg
中国教育报 2020-06-30 11:31
2.jpg
SRC-1980100098 2020-06-30 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