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获评第五届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典型项目
2020-10-20 13:40:00
清华大学

  近日,第五届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典型项目推选结果公布,“清华大学首创‘乡村振兴工作站’模式 助力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项目从70所高校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入选12项典型项目。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清华大学总结工作经验,积极调整思路,探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17年底清华大学在全国高校首创“乡村振兴工作站”模式,在学校党委领导及团委等校内各部处的支持下,由建筑学院联合相关院系,与地方政府共建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以下简称“工作站”)。在全国不同发展程度地区针对性布点,设计改造闲置房屋,共建实体工作站,打造公益性、开放性、长效性的服务平台,为驻点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依托工作站,创造性的形成了校地企联合、多专业协同、常态化运营的新模式,以“久久为功、滴水穿石”的服务精神,助力地方“筑巢引凤”,带动村民为美好生活不懈奋斗。

  两年来,工作站已于全国14个省份19个地区设立工作站,在服务脱贫攻坚模式创新、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高校带动示范引领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2019年12年10日,校长邱勇考察云南南涧工作站

2020年8月29日,校党委书记陈旭参加文登站落成仪式

  通过乡村振兴工作站提供的机制保障,青年学生在长期的实践中真刀真枪服务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得到了充分的成长,也收获了荣誉与信任。

南京高淳工作站建设节点示意图

  2018年1月至今,工作站共组织121支支队,来自60余所大专院校、50余个专业的超过1400人次的师生,前往祖国19个省份34个区县(其中贫困县10个,均已成功脱贫)开展“工作站”建设与公益实践,累计服务时长超过12000人天;完成工作站设计方案51份,目前已投入使用或即将投入使用的站点10处;完成乡村文创产品140余份,部分已投入市场或被政府采用;走访调研村落150余个,完成调研报告累计达112.5万余字并提交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参考;跟踪性固定调研观察点700余户,开展乡村座谈会400余次;通过骨干技能培训覆盖5000多人次,通过乡村振兴云讲堂覆盖乡村干部与村民2万余人次。以上工作为精准扶贫、科学施策提供了坚实的智力指导与调研支撑。

山东文登工作站建成效果图

  工作站在持续的基层服务中,围绕脱贫攻坚这一阶段核心任务,有力配合地方工作,在智力支持、资源联络、公益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人居环境方面,工作站围绕基础设施提升与环境整治工作,持续推进贫困地区乡村人居环境优化提质。如四川理县工作站通过走访调研,采用适宜技术,切实解决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乡村用水安全等问题。

  产业发展方面,工作站利用多学科交叉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促进乡村产业脱贫。如云南盐津工作站引入数据标注产业,开展技能培训,帮助返乡青年就业,提升贫困村民收入水平。

  人才培养方面,工作站依托专家资源,与专业培养相结合,以课堂教学、云讲堂、微沙龙等形式,培养在地化三农人才、脱贫能手等。如团队中已有30余名骨干同学因持续多次前往站点开展服务,深度参与脱贫攻坚,被当地授予“荣誉村民”称号。

  文化传承方面,工作站发挥师生专业特长,关注乡愁,挖掘传承地方文化特色。如云南维西工作站结合当地傈僳族等民俗文化特色,探索村庄有机适应现代生活的更新策略,传承非遗文化,促进贫困地区乡村特色文旅发展。

  此外,清华大学专门在清华大学定点扶贫的云南省南涧县设立工作站,充分发挥学校资源优势,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继续教育学院合作,建设远程教学点,培训2200余名基层乡村干部;和清华控股等校企合作,与当地政府共同筹集500万元建设经费,推进村落基础设施与人居环境改善;开展“奶奶的鸡汤”公益扶贫项目,免费发放乌骨鸡苗2500余只并开展技能培训与跟进指导,使50余户贫困村民直接受益。

站点服务实效

  “乡村振兴工作站”模式是全国高校中首创的一种青年学生服务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型模式,为广大青年学子长期投身脱贫攻坚提供了稳定支持,为地方解决贫困问题促进持续发展注入了活力资源,为凝聚多方力量推动复制拓展打造了创新样板。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也是实施乡村振兴的关键之年。在我国第七个“扶贫日”到来之际,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将继续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行胜于言”的校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担当,积极参与到脱贫攻坚战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之中。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