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高校为新生代办银行卡过程或存漏洞
2013-08-27 17:18:00

    开学在即,这几天,2013级的大学生们携带着录取通知书纷纷赶赴各地高校报到。与往年一样,一张甚至几张实名开户的银行卡成为其中的“标配”。对此,高校往往解释为“人性化服务”,可不少学生纳闷儿,“没人问过我,也没让提供过身份证件,怎么就办了银行卡呢?”

    高校为新生代办银行卡,在操作过程中究竟是否存在漏洞?又隐藏着怎样的利益纠葛?类似的录取通知书“绑定卡”,还有多少呢?

    【讲述】

    “总是事先什么也不说,

    就直接从卡里扣钱或转账”

    小贾是南昌某高校的毕业生,在大学一直用的是录取通知书里带的银行卡,只是去年一毕业,就赶紧注销了。“主要是这种绑定的卡用户体验太差,总是事先什么也不说,就直接从卡里扣钱或转账。”

    因为离家比较近,小贾一直是用现金,那张卡只在每次开学时往里面打学费,平时并没有往卡里存钱。“有一次,朋友转100元到我卡里,正好手头缺钱,我兴冲冲地去ATM机取钱,结果取不出来,一看只剩几十块了!”小贾一头雾水,后来才知道,只要每个月的日均存款低于500元,就要收所谓的小额账户管理费。“且不说这个管理费的存在是不是合理,最起码收之前应该告知我有这么一项吧。我妈以前在银行工作,说学校其实可以和银行协议取消的,至于为什么学校没有取消,我就不知道了。”

    除了扣钱,还有件事让小贾一直没想明白。“这张卡是和我的校园卡捆绑的,只要校园卡低于15元就自动从银行卡里划拨150元过去,由不得你。这一划进去就意味着只能消费,不能再取出来。更无语的是,这个划进去的钱并不能直接用,还得跑到个类似于充值点的地方再重新圈存一次。”小贾纳闷儿了,“既然终究是要我跑一趟,那还干吗自动转我卡上的钱?”

    “班里每人都被发了一张卡和一个U盾,

    居然已经给激活了”

    让小贾头疼的还不止这一张卡。前段时间,他去另一家银行办信用卡,对方告诉他说他已经办过一个,而且开通了网银。“我一时间真想不起来,还以为有人冒名用我资料开了信用卡呢。”小贾后来得知,原来是大一的时候学校给开的。“有一次开会,班里每人都被发了一张银行卡和一个U盾。我本来是想去开通,但后来看银行里排队的人太多,就直接丢抽屉里了,谁知道居然已经给激活了!”现在,小贾在外地工作,想给手头的卡开网银,却被告知必须去分行办理,因为普通网点营业厅在跨省取消网银方面权限不够。

    既然学校代办的卡可能不好用,那可以不用吗?一些学校在给新生的各项说明和通知中给出了答案。以淮海工学院为例,该校明确指出,“交行卡和校园卡是绑定的,需要通过校内的圈存机从交行卡转账到校园卡,完成校园卡充值,所以一定要激活使用。”

    【较真】

    没有身份证件,没有签字授权,

    照样能办银行卡?

    高校究竟能不能为新生代办银行卡?

    据工行客服人员介绍,合作单位可以批量办理银行卡,但除了指定专人负责办理的相关手续外,还应提供申请人身份证复印件等开户资料,而复印件上应有申请人本人签字以及“授权单位代申领借记卡”字样。

    记者了解到,兰州大学今年为新生办理的正是工行的借记卡,然而工行天水路支行的工作人员表示,“因为前期已经跟兰州大学签过为新生开户的协议,所以在给新生集中办理银行卡时,只需要学校提供办卡的清单,内容包括姓名、证件类型、证件号码、联系方式和学校的地址。开户时不需要学生的身份证件,等到开学以后,我们会进行抽查,让学校给我们提供部分学生的身份证复印件。”

    据调查,这样的“精简版”流程并非一家所为。在北京,中行人大支行的工作人员称“集中办卡的要求是按协议走的,各支行跟每个高校签的协议不一定完全一样,具体项目上也可能不尽相同。”记者采访了多名人大学生,他们均表示,在收到银行卡前,学校或银行并没有询问、告知过自己,也从未被要求提供身份证复印件等资料,至于签字、授权等事更是闻所未闻。

    “高校擅用新生信息开卡,

    银行违规开立个人账户, 属违法行为”

    高同武(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律师):在新生不知情的情况下,高校擅自代学生开立银行账户,把银行卡连同录取通知书寄给新生,虽然初衷可能是为新生和学校提供便利,但这侵犯了学生的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等合法权益。

    高校没有向金融机构提供学生的身份证原件,金融机构没有核对学生的身份证原件,在未经本人同意的情况下擅自办理银行卡,违反《个人存款账户实名制规定》第七条的有关规定:代理他人在金融机构开立个人存款账户的,金融机构应当要求其出示被代理人和代理人的身份证件,进行核对,并登记被代理人和代理人的身份证件上的姓名和号码。不出示本人身份证件或者不使用本人身份证件上的姓名的,金融机构不得为其开立个人存款账户。因此,高校擅自使用新生信息开银行卡,金融机构违规开立个人存款账户的做法属于违反上述规定的违法行为。

    从安全方面考虑,学校没有事先跟新生进行电话联络予以告知,在未经学生同意的情况下将学生的个人信息向外透露,存在一定隐患。这种做法令人担忧,也表现出对学生权利的漠视,给学生留下不按规则办事的印象,将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探因】

    “学校欠建行的钱,大家就用建行卡,

    现在还完了,就改用工行的卡了”

    高校与银行之间的利益纠葛,往往直接关系到学生手中持有哪个银行的卡。据南京某高校的一名学生反映,“大一的时候学校发的是建行的银行卡,但是今年突然就换成了工行的卡,为此大家都挺不满和不解的,后来大家得到了一个解释:学校本来欠着建行的钱,所以用建行的卡,现在还完了,但是还欠着工行的钱,所以改换工行的卡。”

    用户名为windy的一名银行从业人员曾发帖介绍其所在行与某院校的业务往来:

    1、我行为学校提供约1.2亿贷款用于学校建设、采购试验设备等。

    2、我行提供部分资金为该学校建设校园一卡通系统,圈存机与我行发放的银行卡联动。

    3、学校绝大部分资金存于我行,学校所有职工工资在我行发放。

    4、每名新生入学发放一张我行银行卡用于学费缴纳、助学金奖学金发放。

    5、我行在校内增设ATM若干,同时在每年新生入学季我行派专人负责部分交现金的学生的学费收取清点工作,另需指出在学校大门外就是我行某支行营业室。

    类似情况的确在许多高校和银行间发生。以中国农业大学与建行的合作为例。2005年,中国农业大学在建行办理奥运场馆建设项目贷款;2009年,该校与建行正式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2010年,中国农业大学正式推广使用校园一卡通;2012年,教职工工资与学生助学金也由农行转为建行发放,并且在通知里强调,“若手中持有的建行卡未与一卡通绑定请及时在圈存机上绑定,没有建行卡的同学请及时补卡并与一卡通绑定。”

    “投寄录取通知书的EMS快递费

    由三家运营商均摊支付”

    在录取通知书中,与银行卡相伴的往往还有手机卡。尽管2011年6月,工信部已经下发了《关于规范基础电信运营企业校园电信业务市场经营行为的意见》,明确规定“未经用户同意,不得在录取通知书中夹寄移动电话用户身份识别卡(SIM、UIM卡等)、业务宣传资料等”。但两年下来,禁令并未止住运营商“送卡”的脚步。

    据调查,厦门大学、兰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均在录取通知书中继续夹带手机卡。同时,也有一些高校不约而同选择了“变通”——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在官方微博上对新生解释,“经了解,因为省招生办禁止录取通知书夹带电话卡,因此今年的电话卡和录取通知书是分开邮寄。”

    手机卡为何屡禁不止?河南某地移动公司的一名工作人员向本报记者道出了其中的原委,“虽然学生消费水平不怎么高,但在数据流量上需求很大。近几年随着3G市场的发展,学生用户的重要性凸显出来。另外,学生使用智能机比较多,这对终端销售来说市场潜力也很大。为了抢占份额,公司历来会在新生身上投入不低的成本。”

    “像我负责的一所二本院校,在通知书里同时夹带三家运营商的卡,我们大概寄出了一万张。校方当然不会白白让运营商们这么做,中间给院方和主要负责老师的回扣及分成各个学校情况不同,可以告诉你的是绝对不少。另外,投寄录取通知书的EMS快递费由三家运营商均摊支付。”

    提到“禁令”,这名工作人员表示,“其实接手这块儿工作时,公司就跟我们说过,但领导告诉我们,蛋糕放在那里,我们不去抢着吃,就会被别人吃掉。既然不得不做,那就要努力做好。”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赵继.jpg